杜大林1 张虹1△
1.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(四川 成都 610015 △通讯作者)
杨介宾教授治学主张追本溯源,所涉猎的学术领域极广,对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、皮肤等科,均有很高的造诣。50年的医疗实践中,突出中医特色、审因论治,遣方用药圆机活法,轻灵见长。主张针药并用,以药带针,以针辅药,每每一剂减,二剂起,三剂愈。杨老求精求实求全,自律极严,穷年累月,孜孜不倦,晚睡早起,惜时如金,放弃午休,视为故常,寸阴、分阴、秒阴,从未放过,数十年来萤窗雪火,昼夜精思,才千虑一得,每有会心即援笔以记之,于是“神医”、“神针杨”的美誉广泛流传,杨老在荣称面前未敢稍懈,深自警惕,其攀登医学高峰、战胜病魔造福人民之志弥坚。杨老时刻提醒我们“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,其中凝聚着中华民族先辈们的无数智慧和经验,我们要彻底弄通,加以吸收”。
摘要:目的:本文旨在探讨蜀医名家杨介宾教授对痛证的病因病机的认识,以飨同道。方法:通过研究杨介宾教授对痛证病因病机的认识,为诊治痛证拓宽临床思路。结论:杨介宾教授对痛证病因病机的认识,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痛证,效果显著,值得发掘整理及临床借鉴和推广。
宋·朱熹《朱文公文集·答吕伯恭》:“交岁以来,十病九痛,甚不堪此劳顿。”疼痛既是一种生命体征和多种疾病的症状表现,又是一种疾病。现将杨介宾教授对痛证的病因病机认识分析如下:
1. 营卫不和
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说:“热伤气,气伤痛”。外感热病使阴精、阳气外出,汗出耗伤营卫之气,外邪不解,营血不能濡养肢体筋脉肌肉而出现疼痛。
2. 经脉拘急
人体若受到某种或某些致病因素刺激,使肢体经脉气机痹阻、瘀滞不通而发生拘急抽瘛、屈伸不利而疼痛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说:“脉寒则缩踡,缩踡则脉绌急,绌急则外引小络,故卒然而痛”。又说:“寒气入于经而稽迟,泣而不行……故卒然而痛”。
3. 寒温失调
由于个体差异、致病因素不同,即所谓寒体、热体,则可出现偏寒偏热的不同现象,就会因之而发生疼痛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说:“寒气客于经脉之中,与炅气相博,则脉满,满则痛而不可按也。”若风寒之邪束表,寒客经络,腠理闭塞,卫阳被遏,郁闭而化热,热扰胸中可形成表寒里热之头身疼痛;若热邪与水饮搏结于胸膈可致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,手不可近;机体因阳虚寒盛,阻滞经脉,可致身体疼痛。
4. 气血不通
《素问·举痛论》说:“脉不通而气因之,故痛”。宋·褚澄著的《褚氏遗书》说:“脏腑安和,气机通调,百病不生,一有阻滞,诸痛生焉”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所言:“血气不和,百病乃变化而生”。气滞血瘀、气虚血瘀、气郁痰结、气血亏虚均可导致气血不通而出现疼痛,痛势绵绵者为虚,疼痛剧烈者为实等。如瘀血在上焦,可出现胸痹痛厥;瘀血在中焦入脾络,可出现脘痛串胁;瘀血在下焦,可出现腰痛若刀刺,脐腹微肿而大痛。
5. 气虚血衰
《血证论·阴阳水火气血论》言:“运血者,即是气。”血的运行依赖气的推动作用,气行则血行。吴澄的《不居集》中云:“百病皆能变虚损,非初起之时即变也,多因病后失调……缠绵日久,有以致之耳”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说:“脉涩则血虚,血虚则痛”。当久病气血偏虚偏衰的时候,气血的营养和滋润功能减退,脏腑筋脉、形体器官失养而发生疼痛,气血亏虚日久容易导致气血瘀滞,气血不通则痛。
6. 阴衰阳竭:阴精和阳气两个方面一旦发生偏衰,就会出现病变。如若到了衰竭程度,无论什么部位发生病变,都是比较严重的剧烈疼痛。所以《素问·举痛论》说:“阴气竭,阳气未入,故卒然痛,死不知人,气复反,则生矣”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》论指出:“阳平阴秘,精神乃治,阴阳离绝,精神乃绝”。如恶性肿瘤晚期,邪毒壅盛,正气大虚,体内阴阳失调,阴衰阳竭,“正虚”与“癌毒”互相作用引起癌性疼痛[1]。
7. 其它:杨老认为疼痛的病因病机与风、湿、燥、痰、虫、饮食、情志等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。
7.1 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“六淫”侵袭,造成营卫凝涩而疼痛。
痛而重浊者为湿,湿在上则头重、胸满呕吐而痛,湿在中则腹胀痞塞而痛,在下则足胫胕肿而痛,在外则身肿重、骨节痛,湿入关节则出现一身重痛、百节酸疼而烦,脉沉细;痛而走窜者为风,痛而拘急者为寒,寒气胜者为痛痹,寒喜中肾,肾中之,则挛急疼痛,夹湿则肿疼。如风寒外束,经气不利,卫阳被遏,营阴郁滞,经气流行不畅,可见遍身肢节拘急痛、头身痛、腰腹痛。风寒湿三种邪气留滞肌体,也可使气血运行受阻引起肌肉关节疼痛;暑为阳邪,上蒸于头,则头重痛而烦;阴暑寒凉伤脏,则腹痛,袭于肌表则发热头身重痛、肢体酸疼;血热与浊阴上扰清空可引起的头痛;上焦热邪和中焦寒邪错杂,蛔虫扰动,可致蛔厥疼痛;邪热内阻,痰热内盛,或少阴虚火上扰咽喉,可致咽中疼痛;饮邪内停,脉络阻滞可见胸胁疼痛或心下微痛;痛而灼热者为火(热),热极生火可出现局部肿痛,患处皮肤焮红,抚之灼热,疼痛剧烈,惧按怕碰,惊骇不安症状,如咽喉肿痛、双眼灼热疼痛、关节肿痛等;“六淫”燥邪之温燥、凉燥,干涩伤津,易于伤肺,可见口唇、鼻腔、咽喉、胸部、皮肤等肌体官窍干燥疼痛如咽痛、头痛、胸痛等症状。
7.2 情志致痛
内伤七情属情志的致病因素,包括: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。正常的情绪变化促进气机的正常运行和脏腑的生理功能。“百病皆生于气”,由于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七种异常情绪的变化直接作用于人体气机和相应内脏,使人体气机紊乱、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;或由于脏腑、经络空虚,出现气血凝滞不通引起疼痛表现。“七情”所伤,脏腑气血功能失调,据有关医学资料估计,大约有70%的肿瘤晚期病人是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,50%正在接受各种抗癌治疗的病人有疼痛感。疼痛对于面临死亡威胁的癌症患者来说,犹如雪上加霜,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直接的肉体上的痛苦,同时也摧残着本已承受着巨大精神压力的患者的身心。唐代大医王冰认为:“心寂则痛微,心躁则痛甚,百端之起皆由心生”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曰:“诸痛痒疮皆属于心”,元·罗天益《卫生宝鉴》指出:“心乱则百病生,心静则万病息”。有的患者心浮则出现广泛性焦虑症躯体症状,临床治疗癌痛,如在辨证方基础上加宁心镇静安神之药,每收良效。
异常的情绪变化则导致七情致痛。心气实则嬉笑不休、胸痛、胁下痛、上腹痛、膺背膊腋间痛、两臂内痛;心气不足则善优悲、腰下与腰背相引痛。悲哀哀泣太过则心系急迫,悲伤肺则肺叶张举,上焦闭塞不通,营卫之气得不到布散,出现胸闷胸痛、头痛等。肝病令人性急善怒,郁则火动而诸病生,引起头痛、胸胁满痛、两胁下痛引少腹阴囊;情志不遂,郁怒伤肝,肝失调达,横乘脾土或思虑日久可出现胸胁脘腹胀痛、腹泻,泻后腹痛仍不止;悲伤哀泣者可出现胸闷胸痛;常受惊吓日久或大惊大恐损伤肾气可出现胸口疼痛、腰膝酸软疼痛、足跟痛。
7.3 痰饮饮食
饮停胸胁,络脉受阻,肺气郁滞或饮犯胸肺,枢机不利,肺失宣降均可出现胸胁疼痛、咳唾引痛;肺脾失调,寒水内留、泛流肢体可出现肢体沉重而疼痛; 饥饱失时,或过餐五味,如偏于凉冷、偏于炙煿、偏于膏粱、偏于粬蘖,使湿热垢腻久积胃肠,或过食鱼蟹、乳酪、强食生冷坚硬之物,饮停胃脘胸腹,宿滞腹内不消,可出现头痛如疟、胃痛、腹脘胀满疼痛;久病、五劳六极七伤或饥饿胃虚,脾胃肾气俱伤,气血精微消耗,可出现头痛、胃痛、腰痛、胸腹疼痛。
7.4 外伤虫兽伤等。
虫兽伤或六畜百兽肉中毒可出现头痛、骨节酸痛、肌肉强痛、心腹疼痛,金刃创伤、跌仆凝蹴闪挫、持重努伤、烧烫伤、冻伤等诸多致病因素造成皮肉筋骨及内脏受伤可引起不同性质、不同程度的疼痛。
本文通过阐释杨介宾教授对痛证病因病机的认识,对于提高临床对痛证的认识和掌握痛证发生规律,对于疼痛诊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,但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实践,不停探索创新。
通讯作者:张虹,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主任中医师、四川省名中医、四川省第四届十大名中医候选人、全国老中医经验继承指导老师。原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/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,四川省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会会长,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适宜技术国际推广合作共同体理事会副主席,成都中医药大学侨联主席。四川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,四川省中医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,四川省首届健康科普特聘专家,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。
参考文献
[1]郁仁存.中医肿瘤学[M].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22,10(2):18-22.